一、羊的口蹄疫的症状
该病潜伏期1—7天,平均2—4天病牛精神沉郁,闭口,流涎,开口时有吸吮声,体温可升高到40一41℃。发病1—2天后,病牛齿龈、舌面、唇内面可见到蚕豆到核桃大的水疱,涎液增多并呈白色泡沫状挂于嘴边。采食及反刍停止。水疱约经一昼夜破裂,形成溃疡,这时体温会逐渐降至正常。在口腔发生水疱的同时或稍后,趾间及蹄冠的柔软皮肤上也发生水疱,也会很快破溃,然后逐渐愈合。有时在乳头皮肤上也可见到水疱。本病一般呈良性经过,经一周左右即可自愈;若蹄部有病变则可延至2—3周或更久;死亡率1%--2%,该病型叫良性口蹄疫。
有些病牛羊在水疱愈合过程中,病情突然恶化,全身衰弱、肌肉发抖,心跳加快、节律不齐,食欲废绝、反刍停止,行走摇摆、站立不稳,往往因心脏麻痹而突然死亡,这种病型叫恶性口蹄疫,死亡率高达25%~50%。犊牛发病时往往看不到特征性水疱,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胃肠炎和心肌炎,死亡率极高。
二、口蹄疫会传播给人吗
口蹄疫不传播人,只要按前项要领选购猪羊牛肉,应无机会吃到患有口蹄疫的不合格猪肉。口蹄疫病毒不耐热,只要在摄氏85度加热1分钟的条件下,病毒即被杀死,故只要是充分加热烹食猪肉即无问题。口蹄疫病毒也不耐酸,人体的胃液酸度很高,万一有口蹄疫病毒入肚,也会立即被强酸杀死,实在无需担心口蹄疫问题。
尽管口蹄疫在偶蹄动物中可呈暴发流行,来势凶凶,但口蹄疫病毒一般不传染给人,不会在人群中流行。然而,有文献报告,口蹄疫的少数变种病毒亦可传染给人,主要是抵抗力弱的儿童,引起无症状感染或非特异性发热性疾病,对症治疗较快痊愈。但总体来说,该病毒对人类的健康危害不大,因此,人们对此病毒及其所致的口蹄疫无需紧张与恐慌。当然,年幼的儿童、体弱的老人应避免到患口蹄疫的畜牧场或农场、屠宰场,不进食患病动物的肉类及有关制品,如牛奶、奶粉等,做到防患于然。
三、口蹄疫的传播途径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口唇和蹄部等部位发生水疱及其溃斑为主要特征的偶蹄动物(猪、牛、羊、鹿、骆驼等)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俗称为“鹅口疮”、“口疮”、“蹄癀”、“脱靴症”。蒙古族牧民称其为“雪里河”,维吾尔族牧民称其为“阿克塞勒”,藏族牧民称其为“卡查”。
口蹄疫的传播途径有多种,主要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如易感动物与被感染动物及其排泄物直接接触;间接传播,主要通过带毒媒介物和器械传播。气源传播,口蹄疫病毒可以随发病动物呼出的气体传播。水源传播,如污染的饮水、水源等。
口蹄疫病毒还可经乳汁传播。
口蹄疫是世界上危害偶蹄动物的头号传染病,在过去十多年时间里,曾经取得了“攻坚克敌”辉煌业绩的传统口蹄疫疫苗在应用中弊端逐渐显现,急需更新换代。由中国农业科学率领的课题组通过三年攻关,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了针对我国目前流行的血清型口蹄疫病毒样颗粒缺损腺病毒表达疫苗。
四、口蹄疫的防治方法
(1)预防病畜疑似口蹄疫时,应立即报告兽医机关,病畜就地封锁,所用器具及污染地面用2%苛性钠消毒。确认后,立即进行严格封锁、隔离、消毒及防治等一系列工作。发病畜群扑杀后要无害化处理,工作人员外出要全面消毒,病畜吃剩的草料或饮水,要烧毁或深埋,畜舍及附近,用2%苛性钠、二氯异氰豚酸钠(含有效氯≥20%)、1%~2%福尔马林喷洒消毒,以免散毒。接种。对疫区周围牛羊,选用与当地流行的口蹄疫毒型相同的疫苗,进行紧急接种,用量、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须严格按疫苗说明书执行。
(2)治疗病初,即口腔出现水泡前,用血清或耐过的病畜血液治疗。对病畜要加强饲养管理及护理工作,每天要用盐水、硼酸溶液等洗涤口腔及蹄部。要喂以软草、软料或麸皮粥等。口腔有溃疡时,用碘甘油合剂(1:1)每天涂搽3~4天,用大酱或10%食盐水也可。蹄部病变,可用消毒液洗净,涂甲紫溶液(紫药水)或碘甘油,并用绷带包裹,不可接触湿地。
原标题:羊的口蹄疫的症状图片是什么样的口蹄疫会不会传染人